
帽儿胡同文煜宅曹先生
受访者:“这个门墩,其实是老百姓的俗语,准确的讲它叫门基石。门基石是干什么用的呢?就是挤压巩固这个大门的。为什么它要挤压巩固这个大门呢?因为在过去封建的朝代,尤其做官的人家,他非常迷信,他说家里边这个大门不能埋入地下三尺,如果埋入地下三尺呢,日久年深,必定腐败了。如果说门庭腐败,家族必定败落,所以就用沉重的物体对门进行巩固,形成了这两个门墩,在建筑上来讲叫门基石。后来,这个门墩做成了圆形和方形的,就意寓这家的主人,它是从文还是从武的。圆形的就叫做抱鼓石,就像一面战鼓一样,因为武将出征,战鼓齐鸣,鸣金收兵。大家都听到过,还有一种门墩是箱形的,这是长方形的,像一个官印,他就寓意书香门第,代表文官。为什么文官家门前的这个叫做书箱石呢?因为当时的书生进京赶考,家里的书童就要背着一个书箱,这个书箱里面放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同时也寓意他家的少主人能够功成名就。如果说进京赶考名中状元了,他一定要荣归故里,皇家赐予他官印,他要表示对皇家的恩宠的尊重,它不能揣在怀里,会用手提着回来,还要恭恭敬敬地放到箱子里背回来。所以这个官印呢就像现在的闵章一样,也像伟人状一样,它正好是一个长方形的,也寓意为砚台之意,因为书生写字要有砚台,就设立在门前,表示对皇族的尊重,所以它只有两种。门前的门基石只有两种形式:一个叫抱鼓石,是武将之家;一个叫书香石,是文官知府。”
小组成员:“这个门墩有什么历史吗?”
受访者:“这个门墩的历史就悠久了,他是汉白玉做成的。因为这个宅子他也历史悠久,它距今现在总共是181年了,他叫文煜宅。文煜是清朝时期的内务府的大学士,大学士是做什么的呢?因为明清两代不设相,就是明朝和清朝两代是没有宰相的。大学士是辅佐皇帝管理六部的,就相当于现在的六个部委,兵部刑部礼部这些部委的,这个地方曾经是文煜的府邸,总共占地面积是11000平方米。文煜曾经历任山东的学府、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要职。在光绪七年的时候拜了武英殿大学士。光绪十年的时候,被授予为内务府的协办大臣,就相当于现在参政议政的国家的中央委员。在他去世以后,皇家追封他为太子少保,太子少保、太子少傅等级别是来衡量大学士官位等级,所以他的级别就相当于当朝的宰相。他是一代文官,但是他在清朝的时候,他曾经带领官兵在广粤一带围剿倭寇。所以文官出身而且旗开得胜,他一战成名。由于他年岁已高,当时古人不像现在活一百多岁、九十多岁,原先50多岁的人就属于老年人了,70多岁都已经达到耄耋了。所以皇家考虑他的年纪,就把他从当时的兵部转入到了刑部,从部队转到地方来工作了,后期他去世了以后,这个府邸就由民国时期的第三任代理副总统冯国璋居住。冯国璋为什么买这个宅子?因为冯国璋曾经是袁世凯登基的时候手下的一员猛将,也是一代军阀。袁世凯是短命皇帝,没做多长时间就下野了,他的主子下野了,他也只能被迫下野,所以他就从他原老家的府邸购得此宅在此闲赋。但是冯国璋和段祺瑞、王士珍并称为北洋三杰,这个人文武全才,但是心胸狭隘,所以在此居住了不到三个月,积怨成疾,他就病逝了。他去世以后,他的后人来继承,就把这个房子就转交给他的第三子来继承他的主业。他的第三子叫冯家遇,冯家遇是红顶商人,就像胡雪岩一样,既从文又从商,而且在抗战时期给国家捐钱捐物,很受当时人民的爱戴。冯家遇去世以后,他要往下传,传给他的后人,他的儿子叫冯海岗。冯海岗呢是著名的词曲、说书画作家,冯海岗不被世人所熟知,但是他的儿子是著名的相声演员冯巩。冯巩对很多人说这个房子是他家的主宅,其实并不是。当时冯巩还没有出生,因为在30年代初期的时候,日本关东军就攻入了北平。卢沟桥事变、九一八事变就相继爆发了,所以当时北平政府的最大的汉奸头目也是卖国贼,他时任北平政府的伪满司令长官,总司令也是警察所的所长,他叫张岚峰。张岚峰趁人之危,强购此宅,花了500大洋,把这个房子从他们冯氏家族当中强行夺过来了。当时还没有风光,他一直居住到1949年建国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后,就把他的这段黑历史就给查出来了。这个人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汉奸,一定要受到新中国和新政府的审判。所以在1952年的时候,他就接受了正义的枪声,被枪决在府门前,也就是咱们脚下站的这个地方。他去世以后,这就归新中国中央政府所有。1949年建国初期,因为毛主席和周总理没有接受日本战败的赔偿款,所以中国金融赤字很严重。当时各国的外交使节没有具体的办公地点,全部分散在北京各条胡同的四合院里来办公。由于中国和朝鲜建交最早,所以这个府邸就成为了朝鲜驻华大使馆第一任的主体。在这里,在1956年的时候,新中国成立已经七年了,经济逐步复苏,所以就在北京三里屯地区修建了各国的领事馆,也划定了领事区域,所以这里边主要办公人员就搬出去了,但是还有一些具体的办事人员在此居住,它就成为了外交使节的宿舍。在60年代初期的时候,彭真、万里委员长都相继在此居住和办公疗养。后期一位国家领导人是毛主席的秘书,叫王海容,她是一个女同志,时任外交部礼宾司的司长,在她离休之前,她是外交部的副部长,她在2007年的时候病故了。这个是五进院落,第三进院落里面就是她的故居,至今也尚存她的遗物。她去世了以后,国家又出台了一个红头文件,针对于全国性的叫文物腾退,不再允许任何国家领导人以及百姓在此居住了。现在交国家管理不再对外开放,因为五进院落后三界已经成为危房坍塌,准备下一代的下一步的这个维修,上面这个字叫国恩家庆。国恩家庆,是冯国璋来的时候,他命人书写上去的。因为在清朝的时候,他都叫一帆风顺、吉祥如意、出入平安这样的词汇。国恩家庆是民国时期的词汇,他为什么要改呢?因为当时文煜在此居住,文煜是文臣,他是军阀为武将,所以他就把左右的上马石放上去了。咱们身边的左右这两块石头叫上马石。因为文官是坐轿的,他没有上马石,他用的是垫脚石。而且文官是书香石,像刚才我说的不是抱鼓石,他全部更换了。他就意寓改换了门庭,它不再是你家,它是我家。他改换了门庭,跟大家常听说过一句话叫门当户对。所以上面国恩家庆这四个小木桩,它叫门楣,也叫门寨,也叫做门当,单扇称之为门,对开的称之为户,所以门当户对就指的是非常大的门,北京的四合院。而且门当是官位的象征。正常人家是不允许设立门当的,只有当官了才可以设立门当。一到四个门当是一品到三品大员之家。两个门当是四品到七品,就是到现在的县长一级了。所以说你家没有门当的时候,你再有钱,再富贵也只能称之为显贵望族,不可能称之为达官。所以有一句话叫达官显贵。因为你没有做官的时候,你家没有门当,它是平的,所以老百姓就称之为平头百姓,不是我头发少叫平头是因为你家没有做官的叫平头百姓。但是一旦你家有做官了,你到进京赶考衣锦还乡荣归故里了,家门上就可以设门当以示你的官位,所以你就光宗耀祖。光耀美荣这句话也是出自于门庭老北京的四合院。下面这个小门是干什么用的呢?是他家仆人行走的,因为当时的等级制度非常严明,仆人和主人不能同进同出。而且这个小门它设计的不到1米6高,正常的人是无法直立前行的,必须要低头弯腰高抬腿过去,就意寓世代为奴,低人一等,爱人三分的意思。上面这两个黄色的东西叫扶手基座,下面应该有两个铁环,就是老百姓通常讲的门环,也称之为门钹。这个扶手基座是佛家的一种法器叫做镲,是护宅的。但是由于年代久远,下边这两个门环已经不复存在了,而且只有像文煜这个府邸皇家御赐的它的级别到了,他才可以用金色镀漆的扶手。如果说比他的级别小的,它是用绿色的扶手,当四品到七品以下的官员是用黑色的扶手,所以门环的颜色也来代表他官位的大小。而且这个门还是不是乱敲的,它是有讲究的:拍击一下门环,它就意味着主人归来;拍击两下门环就意味着少主人回来;贵客到访,连击三下;如果你乱敲击门环扰乱人家正常的生活,下人家庭必将你乱放大除了。都是有讲究的。这两个石头叫上下马石,很多人问有一块石头就够用了,为什么要设立两块?因为武将出征谁都不想战死疆场,希望能够有去有回,就相当于现在工地上面写的广告语一样,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是一个道理的。这个地方叫做门渡,也称之为门庭,它不是遮风挡雨的,也是意味着官位的大小。从红柱往里边长一尺,官就升一品,长三尺,官就升一位。所以门渡越深,门庭越广阔,你的家里级别就越高,所以也称之为一入豪门深似海。所以当时他有一个丈量单位,按照当时丈量单位正好是七尺到九尺之长,正好能容下南方的一艘小帆船,所以也称之为宰相府中能乘船。如果是武将之家也称之为武将之家鼓门前将军门前能握马,就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