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半年的调研时间里,我和我的队友们走进每一个小街巷里,为每一个门墩拍摄属于它们自己独特的“写真集”,询问着它们背后的故事,循着历史发展的脉络,一步步走近门墩,从一开始怀抱着兴趣去拍摄,到后来逐渐被样式繁多的精美花纹所吸引去了解花纹背后的工艺秘密和文化内涵,再到后来见到门墩商业化后对原始工艺的惋惜,再到在偏僻的城市角落里发现卧坐的或残损或破旧的门墩的悲喜交加,门墩逐渐浸入我的生活,让我想要真正为这它的存在和发展做些什么。还记得在一次采访中一位年近耄耋的老奶奶说:“老祖宗的东西丢不得啊,有你们这样的年轻人还在做着这些事情,真挺好的。”我才意识到这些事情真的是需要我们这一辈人,我们这些青年学者去身体力行,算不上是为民族文化做什么贡献,但至少在这样一个我们民族的小物件上的发展作出了该有的努力,我也更加希望以后能和更多的人去交流,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样的文化建设活动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