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冰嬉并非单纯的体育赛事,而是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冰嬉不仅为冰上运动,而且是满族习俗,并事关八旗部队的作战能力,在乾隆一朝得到了帝王的高度重视。乾隆帝将其设为清朝典章制度的一部分,与四海升平、经济富庶、政局稳定,王朝综合实力彰显的历史环境相映衬,亦与祈祷天时、与民同乐、事亲孝谨、以德教化等传统治国理念相融合。故而,清代冰嬉实际上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综合展示,呈现出多元特征。
【习劳行赏】 对八旗士卒而言,冰上演练既是传扬满族传统,又能锻炼身体素质,为军事行动提供训练基础,同时帝王亦得借以“习劳行赏”,即一方面利用冰嬉来训练八旗兵,使军队保持军事技能,增强军事实力,另一方面利用冰嬉作为恩赏手段以帮助解决八旗的生计问题。双管齐下,一星管二。故此,乾隆帝自认为,“国俗有冰嬉之技,每岁冬至后至腊日,于太液池按八旗排日简阅,分等赏赉,既可肄劳习武,兼以励众施恩,诚万年所当遵守之善制也。”
【满汉一体】 入主中原后的清王朝,为缓和内部社会矛盾,标榜满汉一体,宣称不分满汉,一体包容,这也是清朝的基本国策。冰嬉是满族习俗,乾隆皇帝自称,冰嬉之所以设为典制,是“顺时陈国俗,择地试雄观”;当然,冰嬉也是北京等汉族地区日常生活习俗的内容。合而为一,并赋予军事典礼的性质,是满汉融合政策的重要体现。同时,利用节令特点,春天鼓励农耕,行耕耤礼,表明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冬日举办冰嬉大典,阅武扬威,体现对军事实力的重视。“春耕耤以劳农,冬冰嬉而阅伍”,恰好是封建帝王治国以农事与武事并重的体现。
【敬天法祖】 敬天法祖,即敬奉上天,同时祭祀祖先,祈求祖先的福泽庇佑,并效法祖先的懿德嘉行、家风家法等。敬天法祖是早在上古就已经形成的传统文化习俗,数千年来一直流传于中华大地。所谓“祖宗家法”在清代有着极为重要的社会地位。冰嬉大典的举办也体现出敬天法祖的特点。在阅视冰嬉之时,清代君主也敬天礼佛,希望资借佛力,普福苍生。每年腊月初八,乾隆皇帝往往先到大高玄殿、永安寺、阐福寺等处拈香,以祈祷风调雨顺,政通人和。冰嬉的举办成为定例之后,嘉庆、道光两朝均效仿前朝,按例举办,体现出敬畏先祖,传承家法的特点。
【仁孝治国】 仁爱孝顺,以之为治国理念。冰嬉大典的举行首先是皇帝亲孝行为的具体表徵。腊八日祈福后,乾隆帝会亲自陪同皇太后于悦心殿吃早餐,继而至澄怀堂进茶果,然后登上遐瞩楼阅冰嬉。嘉庆四年(1799),因父亲崩逝,嘉庆帝命“二十七月内,停止阅看冰技”。而通过冰嬉举办的时机,对穷困窘迫的八旗兵丁普施恩赏,则是仁爱的体现。
【与民同乐】 与民同乐,是冰嬉大典的文化内涵之一。清代帝王标榜与民同乐,一方面表现在冰嬉的观赛队伍除了除皇室外,在京臣僚也获准观看冰嬉,有与臣僚同享赛事之乐的意思。比如查礼在《冰嬉曲》一诗中就写道:“严寒结冰坚如石,太液池冰厚逾尺。宸游乐与民同之,万几之暇为冰嬉”。另一方面,举行冰嬉大典,展示王朝实力,也是普通百姓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的象征。清代冰嬉仅能持续三朝,乾隆朝兴起,道光朝衰落,昭示了王朝政治、经济实力的蜕变。随着经济衰退,社会动荡,当然无法再标榜与民同乐了。
【诘戎柔远】 诘戎,指整治军事。柔远,指安抚远人或远方邦国。在清王朝的政务活动中,借军事实力以怀柔远人,是非常重要的战略,也是居安思危,保持王朝稳定的重要策略。一般来说,冰嬉每年冬至后举行,至腊八日结束,但自乾隆二十八年(1763)后,往往把腊月二十一日定为冰嬉举行的最后一天,该日藩部年班以及朝鲜、安南、暹罗、琉球等国的使臣得以观看冰嬉表演。乾隆帝在《嘉平廿一日于西苑觐年班各部并台湾生番示以冰嬉即事得句》一诗中道出良苦用意,“冰嬉仍寓诘戎训,苑觐都怀奉朔衷。众喜康强颂四得,独深虔巩昊恩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