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嬉掌故

两代皇帝同阅冰嬉 返回

太上皇,又称太上皇帝,是给予在世但已禅位的皇帝的头衔。乾隆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清代历史上唯一一位太上皇,同时也是一位既享有尊位又保有权势的太上皇。

乾隆帝之所以主动让位,一方面是为了尊重先祖康熙帝,不超过康熙在位60年的大限,另一方面也和年高体弱,身体状况不适合繁冗的政务活动的需要有关。据史料记载,乾隆帝在45岁左右,就有左耳重听的毛病。到了65岁以后,左眼又视力欠佳。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他身体疼痛,失眠健忘。为此,乾隆六十年(1795)九月初三日,八十五岁的乾隆帝当众宣布立皇十五子嘉亲王顒琰为皇太子,以明年为嗣皇帝嘉庆元年,届期归政。第二年新正,乾隆帝亲自举行授受大典,并下诏:“……皇太子于丙辰正月上日即皇帝位。朕亲御太和殿,躬授宝玺,可称朕为太上皇帝。”于是,从嘉庆元年乾隆帝禅位到嘉庆四年乾隆帝去世,出现了清朝历史上独特的由太上皇训政、皇帝敬聆圣训的统治时期。

乾隆帝退位后,仍然大权在握。太上皇所发的谕旨称为敕旨,仍然可以自称为朕。他本应退居宁寿宫,让新皇帝住在养心殿。但乾隆帝不愿迁居,于是让嘉庆帝居毓庆宫,赐名“继德堂”。而且,乾隆帝自认为还未年老智昏,国家大事仍要自己亲自过问,嗣皇帝不能够擅自决定,需要每天向太上皇请安,并且聆听太上皇的训政。乾隆帝还经常御殿,接受百官朝贺,而嘉庆帝则处于陪侍的地位。在四年多的太上皇训政时期,嘉庆元年(1796)、嘉庆二年(1797)两年,冰嬉按例照常举行。于是,在清代百年冰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了两代皇帝——太上皇乾隆帝与嗣皇帝嘉庆帝同阅冰嬉的罕见画面。

对嗣皇帝嘉庆帝来说,政务处理还要恭请太上皇做决定,冰嬉的举办自然也在乾隆帝的节制范围之中。嘉庆帝的御制诗中,有两首是反映嘉庆元年和嘉庆二年两年的冰嬉盛况的。嘉庆元年的《观冰嬉》诗中写道:

万顷液池玉鉴凭,八旗劲旅竞超腾。

雷轰三曡齐呈技,电掣千夫各奏能。

飞矢射时全命中,彩球抛处又分堋。

嘉平行赏羽林遍,习武昆明例事仍。

嘉庆二年的《冰嬉》诗写道:

液池练武迈昆明,禁旅腾骧选俊英。

行赏欢心同挟纩,习劳健足競登瀛。

雷鸣电掣迴旋疾,星转飚驰蹴踏轻。

发矢千军龙戏绕,夺球一月掌先擎。

光含玉沼凝璿镜,韵合冰床傍彩旌。

五十步休羡百步,普沾帝惠乐嘉平。

在《冰嬉》诗的诗注当中,嘉庆帝表达了对冰嬉制度的理解和尊崇,他说,“冰嬉之制,藉习武以行赏赉,示嘉惠兵丁之至意。每岁冬月,简八旗子弟角艺液池,皇父亲御冰床,第其高下,以次颁赏,勇者特旌,馀皆均赐,所以鼓励而激劝之者,即一较技间仰见仁至而义尽焉。”一方面反映出嘉庆帝对冰嬉作为军事典礼的必要性和功能有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太上皇是冰嬉大典的核心,嗣皇帝扮演的是陪同和随侍的角色。太上皇与嗣皇帝同阅冰嬉,成为清代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历史现象,既是清代政务实际的正常反映,同时,也是冰嬉作为制度,得以由乾隆一朝的建立、定型顺利传递到嘉庆一朝的重要表征。

到嘉庆三年,太上皇的身体状况已经无法支撑,据《太上皇起居注》记载,嘉庆三年十二月二十日己酉,“内阁奉敕旨,今岁天气较寒,朕亲理庶务,无暇行幸,所有冰鞋行头虽未阅看,伊等究系预备,著加恩仍照向年赏赉,该管大臣等均匀分给,以示朕轸念穷苦兵丁之至意。”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帝驾崩于养心殿,嗣皇帝正式亲政,举办冰嬉的权力才正式移交到嘉庆帝手中。

两代皇帝同阅冰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