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嬉掌故

太子河冰上盛会 返回

太子河,是辽河支流之一。据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太子河,即古衍水。燕太子丹匿于衍水,后人因名为太子河。”另据《清一统志》载,乾隆帝经此,指太子河为满语“塔思哈河”,意为“虎河”。因字音相近,讹为“太子”,故名。上游北太子河出新宾满族自治县南,南太子河出本溪满族自治县东,在北甸附近汇合。西流经本溪市、辽阳市,到海城市三岔河附近入浑河。在清入关以前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太子河上,努尔哈赤曾举办盛大的宫廷冰上盛会。

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称汗登位,建立后金政权,国号“大金”,改元天命,定都赫图阿拉。后金天命三年(1618),努尔哈赤宣布对明朝的“七大恨”,起兵反明。连战皆捷。次年,与明军大战于萨尔浒山,全歼明军十一万人。此后,又相继攻取了明朝抚顺、开原、铁岭、沈阳、辽阳等地,于天命六年(1621)迁都辽阳。天命十年(1625),又由辽阳迁都沈阳。辽东战场的连续胜利,展现了军事实力,奠定了军事基础,标志着努尔哈赤的军事崛起。

据《满文老档》记载:

天命十年(1625)正月初二日,“汗率众福晋,八旗诸贝勒、福晋,蒙古诸贝勒、福晋、众汉官及官员之妻至太子河冰上,玩赏踢球之戏。诸贝勒率随侍人等玩球二次之后,汗与众福晋坐于冰之中间,命于二边等距离跑之,先至者赏以金银,头等各二十两,二等各十两。先将银置于十八处,令众汉官之妻跑往取之,落后之十八名妇女,未得银,故每人赏银三两。继之,将每份二十两银置于八处,令蒙古众小台吉之妻跑往取之,落后之八名妇人,各赏银十两。继之,将每份银二十两、金一两置于十二处,令众女儿、众小台吉之妻、福晋及蒙古之众福晋等跑之,众女儿、众贝勒之妻及福晋等先至而取之,蒙古众福晋落于后,故赏此十二名女儿金各一两,银各五两。跑时摔于冰上者,汗观之大笑。遂杀牛羊,置席于冰上,筵宴,戌时回城。”

这则史料反映了天命十年正月,努尔哈赤宫廷在太子河上举办的冰上盛会的大体情形。参与盛会的人员包括汗王努尔哈赤及其福晋,八旗满洲、蒙古、汉军诸贝勒及其福晋。冰上活动的大型表演首先是诸贝勒与侍从们在冰上踢球,玩赏之后,开始贵妇们的冰上竞速项目。努尔哈赤与福晋们选择冰上中间处坐好,作为竞速跑的起点,两边等距离设置终点,将奖励用的金银放置于终点处。参赛人员分成三组进行,第一组参赛的是汉官们的妻子,第二组参赛的是蒙古小台吉们的妻子,第三组参赛的是努尔哈赤的女儿们,小台吉的妻子们,诸贝勒的妻子和福晋们。先到终点的按名次先后获得不同的奖励,后至者获得均赏。

宫廷贵妇们缺乏冰面行走的经验,冰上竞速与其说是参与参赛,互相竞争,不如说更多的是为了体验乐趣。妇女们在冰面上战战兢兢、摇摇欲坠,甚至狼狈摔倒的场面令汗王努尔哈赤开怀大笑。冰面上的筵宴是最后一项活动,宾主畅饮,尽欢而散。

太子河冰上盛会距乾隆朝正式举办冰嬉大典有一百多年的时间,具体的活动内容也与军事性典礼有明显的差别。努尔哈赤时代的冰上盛会更多地是为了体验冰上活动的乐趣,家人欢聚的温馨,士卒欢庆的喜悦,而入关后作为军事典礼性质的冰嬉,融入了习武练兵,强化八旗作战能力,标榜居安思危,满汉融合,以及怀柔远人,共庆升平的皇权色彩,宫廷活动的温馨仅仅是微不足道的底色之一。

2011年,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出品的清装宫斗剧《甄嬛传》风靡一时,其中有著名的冰嬉舞。冰嬉作为历史背景被赋予宫斗的作用,失去皇帝宠爱的安陵容为了重新获得皇帝的喜爱,苦练冰嬉舞,在正月十五的冰嬉大会上,安陵容在冰面上翩翩起舞,果然重获皇帝恩宠。冰嬉以后宫冰嬉舞的形式出现在影视剧中,似乎是对遥远的关外时代太子河冰面上宫廷女性活动的遥遥呼应。但毕竟,清代制度史上的冰嬉,既不是太子河上的贵妇们可爱而不失古朴的冰上竞速,更不是影视剧中花枝招展的冰上舞蹈,而是庄严肃穆,蕴含深意的军事典礼。

太子河冰上盛会
太子河冰上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