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名,是对联常用的一种技巧。其特点是把某些人名、地名、事物名等等嵌入相关的地方,并保持其相对的独立性,使对联意中有意。
嵌名可分为整嵌和分嵌。
所谓整嵌,就是一个名称在每联中只占一个位置,不拆开,完全保持其整体性。例如四川剑阁姜伯约祠的一副:
九代竟无成,心师武侯,能继祁山六出志;
三分不可恃,计诛邓艾,已复阴平一败仇。
“武侯”乃诸葛亮谥号,连同“邓艾”为两个人名,“祁山”和“阴平”为两个地名,嵌入这副对联中,都没有拆开。
所谓分嵌,就是把一个名称拆开,分别嵌入有关位置。这又有横嵌、竖嵌和递嵌之分。
一个名称在一联内分别嵌完的,叫横嵌。例如:
季子敢言高,仕未在朝,隐未在山,与吾意见偏相左;
藩臣多误国,进不能攻,退不能守,问他经济有何曾?
这副对联,乃曾国藩与左宗棠戏谑而作。上联为曾国藩所题,内嵌“左季高”三字。“季高”是左宗棠的字。下联为左宗棠所题,内嵌“曾国藩”三字。两联都是横嵌。
一个名称分嵌于上下联的,叫竖嵌。竖嵌又有首嵌、腹嵌、尾嵌和插嵌之分。
只嵌在两联开头的,叫首嵌。例如:
杨妃春色,西子秋波,妆成媚态娇容,看今世有几双醒眼;
林下樵歌,溪边鱼唱,弹到高山流水,想古来无二个知音。
这副题在湖南湘阴县杨林寺的对联,“杨林”二字就嵌在两联的开头。
首嵌又称藏头或丹顶。称藏头者,是谓所嵌之名藏于两联的开头,不注意就看不出它们自成系统。称丹顶者,是取其与全身洁白、仅头顶上现一块红色的丹顶鹤颇为相似这一点。由于首嵌可以把一个名称显示出来又别具一格,所以,许多建筑物或店铺的门联常常采用。
只嵌在两联中间的,叫腹嵌。例如:
无风烟焰直,
有月竹荫寒。
这副题于某地“风月亭”的对联,“风月”二字就嵌在两联中间。
只嵌在两联末尾的,叫尾嵌,亦称“藏尾”或“脱靴”。例如:
聪明会艺双星巧,
珍重应量十斛珠。
这副称赞一个名叫“巧珠”的女子的对联,“巧珠”的名字就嵌于联尾。
分别有规则地插入联中的,叫插嵌。例如:
元后亶聪明,二百载继继承承,顺天心,康民物,雍和其德,乾健其身,嘉惠普群生,道统昭羲农尧舜;
维皇臻福寿,亿万年绵绵翼翼,治功懋,熙绩勋,正直在朝,隆平在野,庆云挥五色,光华联日月星辰。
这副寿联是一八四四年前后,朝臣们送给道光皇帝的。内容当然是歌功颂德,可以不必管它。但从第三句起,将上下两联每句的头一个字连读,正好是清朝自开国到道光的六个皇帝即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的年号。也就是说,作者在写这副对联时,就有意将这六个年号有规则地插入其中。这就是插嵌。象这样一连插入这么多名称,还要充分地表达联意,是很不容易的。
一个名称,上联横嵌一部分,下联又横嵌一部分,两联横嵌之名合起来才成系统者,叫递嵌。例如: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
这副对联,系湘人王闾运一九一四年应召到北京任文史馆长时,题赠袁世凯的。上联嵌“民国”二字,下联嵌“总统”二字,合起来称袁世凯为“民国总统”,就用的这种手法。其联意,有人说是恭维,有人说是讽刺袁世凯民国其名而封建其实。后来人们在这副对联后面分别添上“无分南北”和“不是东西”八个字,对袁世凯的鞭挞,就十分明显了。
嵌名还有省嵌、迭嵌和暗嵌。
省嵌,就是一个名称只嵌人其主要部分。例如:
天下名山僧占多,还须留一二奇峰,赠吾道友;
世间好话佛说尽,又谁知五千道德,出我尊师。
这是清戏剧家李渔为保护庐山简寂观而题于该处的一副对联,后又移于武昌老子祠。下联的“五千道德”,就是“五千言《道德经》”之省。
迭嵌,就是一联中交叉嵌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称。例如:
冬夜灯前,夏侯氏读《春秋传》;
东门楼上,南京人唱《北西厢》。
这副对联,见于《痂留编》。上联嵌入“春”“夏”“秋”“冬”四季和书名《春秋传》,“春”“秋”二字,两名共用;下联嵌入“东”“南”“西”“北”四方和书名《北西厢》,“北”“西”二字,两名共用。
暗嵌,就是所嵌之名是在改头换面的情况下出现的。例如:
少目焉能识文字,
欠金休想望功名。
这副对联在“析字”一节中曾经谈到过。联中本来嵌的是“省钦”二宇,但“省”字拆成了“少”和“目”,“钦”字拆成了“欠”和“全”,“省钦”二字的面目就完全变了。
嵌名可以对嵌,也可以单嵌。两联都嵌名的谓之对嵌。前面所举的例子,都是对嵌的。只一联嵌名的,谓之单嵌。下面一副对联就是单嵌:
公本识字耕田人,为感殊遇驱驰,以三分始,以六出终,统一古今难,效死不渝,遗恨功名存两表;
世又陈强古冶子,应笑同根煎急,谁开诚心,谁广忠益,安危天下系,先生以往,缅怀忠义拂残碑。
这副称颂诸葛亮的对联,就只下联嵌入了“陈强”和“古冶子”两个人名。
有时候,几种嵌法可以综合使用。看下面一副:
陶潜善饮,易牙善烹,饮烹有度;
陶侃惜分,夏禹惜寸,分寸无遗。
这副对联题于广州陶陶居茶楼。“陶潜”、“易牙”与“陶侃”、“夏禺”,都是人名整嵌。但联首两字竖读,恰好是楼名“陶陶”,这又是分嵌中的竖嵌了。
递嵌先横后递,看起来好象也是一种综合使用,其实不然。在递嵌中,没有横就没有递,横和递只是一种手法的两个步驟而已。综合却是两种或多种手法的套用,彼此之间没有依存关系。就拿上面一副来说,“陶潜”、“易牙”和“陶侃”、“夏禹”,彼此互不依赖,横竖都不能连起来象“民国总统”那样自成系统;“陶”和“陶”虽可自成系统,但每个“陶”字又都只占一个名称的一部分,这就只是两种手法的套用。若不限于“陶”和“陶”,而是“陶潜”、“易牙”和“陶侃”、“夏禹”横竖都能连起来自成系统,彼此不可分剖,那就应当作递嵌看待了。
嵌名,一般说来都是从右到左、从上到下顺嵌。但有时候也反嵌。曾国藩和左宗棠戏谑血作的那副对联,上联顺读为“季高左”,下联顺读为“藩国曾”,就是一种反嵌。下面一副也是反嵌的:
四壁图书三尺剑,
半肩行李一张琴。
这副对联内嵌“张三李四”四字。横顺读为“四三李张”,竖顺读为“四李三张”,只反倒读才能把“张三李四”读出来。
一副对联到底按哪种方式嵌名,嵌在什么地方好,应根据内容的需要来决定,不能单纯搞文字游戏。而且,字光嵌入还不够,要化入。也就是要同前后文水乳交融,浑成一体。锺耘舫《拟题江津县临江城楼联》“北褰莲盖”、“东敞牛栏”中的“莲盖”和“牛栏”,若没有“南依艾村”、“西撑鹤岭”中的“西村”和“鹤岭”与之并列,就很难知道是地名。象这样嵌得不露痕迹,就是“化入”的结果。为嵌而嵌,只嵌不化,就会显得生硬。在运用这种艺术技巧时,这一点应当十分注意。
例:
综合
赐天上嘉祥慈恩莫罄;广人间福嗣应瑞难名(东岳庙 广嗣殿)
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大观园 藕香榭)
齐纨摇月沉新李;燕黛描烟罢晚妆(大观园 饮碧涵红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