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即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722-1735年在位。康熙末年,得隆科多、年羹尧之助夺得帝位,即处死、监禁参与争位的诸兄弟。在位时励精图治,颇有政绩,削弱下五旗,严禁僚属朋党,大兴文字狱,设军机处,夺内阁与五大臣重权,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划定中俄中段边界。
清朝的满族统治者入主中原后,积极地接受并学习汉族文化,促进文化融合,这突出地体现在各代皇帝自身的高度文化修养上,尤其是书法水平上。清代的帝王中,很多人都对书法创作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酷爱书法,其个人的喜爱与推崇对清代书坛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此前的书法史上所未见。尤其是康、雍、乾时期,满族统治者大量接触汉文化,康、雍、乾三帝身体力行,他们尊崇汉儒文明,学习汉人的典籍、艺术,将书法作为宸翰日课,而他们本人由于得到传统的训练,再加上饱览内府名帖名碑,书法造诣自然也都颇为深厚。这些皇帝圆熟的笔墨虽谈不上出类拔萃,但我们也可以从中感受到雍容典雅的帝王之气和婉转流畅的赵董法度,雍正也不例外。
《书林纪事》有一段记载虽然未提到雍正书法如何,也未提到对书生书法评价,但间接表示了“见一书生颇精八法”的同时,他已然具备“八法”的素质和对书法品评的能力。他的书法在经历了漫长的临写摹仿的初学阶段,即位时已进入成熟阶段,书法总体表现畅朗娴熟、文雅遒劲,有皇帝欲凌驾雄强的气派,其清雅之处又受董其昌影响颇深。
另一方面,与其他皇帝相比,雍正的书法也有其较强的个性。从雍正的为政举措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善于思辨、善于改革的皇帝,曾在中央行政制度方面进行过重大变革。他种种变革思想和改革措施,表现为“不如资若求功名”;同时善于培养人才,继续发扬“条举名帖为辨”的治学态度。这种性格与思想甚至间接地影响到他的书法。中国自古即有“字如其人”的说法,这其实是不无道理的,虽然人品和书法水平的高下没有什么关联,但性格确实会影响到细微的书写习惯,进而影响书法的总体风格。雍正的锐意进取和雄才大略为他的书法赋予了灵气,使他的书法比前后几代皇帝多了一份率意与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