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敏中(1714年-1780年1月14日),字叔子,一字重棠,号耐圃,江苏金坛人。山西学政于汉翔之孙。宣平知县于树范之子。清朝重臣,出身簪缨世家。乾隆二年(1737年),于敏中一甲一名进士(即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在乾隆朝为汉臣首揆执政最久者。
于敏中博学多才,诗文雅正,是清代乾隆朝著名文人,内廷所撰诰命、制敕、传记、诗章、务归典要等诸多论作,大多出于他的手笔。同时,他在书法上也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由于康熙帝和乾隆帝的偏爱,并大力提倡,赵孟頫和董其昌的书法在清初被捧为书学楷模而成为书坛正宗。清代书法家中师承赵孟頫和董其昌的不乏其人,而身居高官的书家中则更多。于敏中也不例外。他像乾隆皇帝一样,主要是师承赵孟頫的书风。于敏中逸笔草草,浓润圆熟,豪纵奇古,通篇志气平和,墨迹古雅,苍茫之意溢于褚墨之间,一点儿也不染清初馆阁体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