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就是打比方,也就是利用乙事与甲事物的类似点,从而用乙事物来比譬甲事物。有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对联都经常使用。
明喻,常用“乙象甲”这一形式来表示,也多以“如“似”之类表示相似的词来代替“象”。例如:
江城如画宜初霁,
风月无边似旧时。
这副对联题于武昌黄鹤楼。上联的“如画”,下联的“似旧时”,就是明喻。
暗喻又称隐喻,是把“象”之类的表示相似的词换成“是”之类的词,甚至可以直接省略。例如:
水作青罗带,
山为碧玉簪。
这副对联题于广西桂林阳朔画山。“水作青罗带”和“山为碧玉簪”,中间的“作”和“为”意思相当于“是”,也是两个暗喻。
又如:
宝塔七层,高举金鞭对白日;
长城万里,倒生牙齿啃青天。
这副对联传为明末著名文学家冯梦龙所题。两联就是两个暗喻,后句在比譬前句时,都没有用“是”之类的词语。
有时,暗喻不但没有“是”之类的词语作标志,连被比譬的事物在联中也不出现,全联仅剩下用来作比譬的事物。这种暗喻,俗语谓之“借题发挥”。例如:
竹笋出墙,一节须高一节;
梅花逊雪,三分只是三分。
这副对联,据《雪涛谐史》载,乃一秀才送人节仪只用三分银子而起,后来则附会为过去一师一生的题答。说上联乃老师嫌学生所送三分银礼太少而以“竹笋出墙”喻题,下联乃学生表示一分也不能再加而以“梅花逊雪”喻答。“竹笋出墙”和“梅花逊雪”,都只是用来作比譬的事物。
借喻,是直接用乙事物替代甲事物,表达两事物之间的联系比暗喻还要紧切一些。例如:
水从碧玉环中去,
人在苍龙背上行。
这副对联,题于河北赵县赵州桥。上联完整的说法当为“水从碧玉环似的桥洞中去”。下联完整的说法当为“人从苍龙背般的桥面上行”。但这样说太罗嗦,所有直接用“碧玉环”取代“碧玉环似的桥洞”,用“苍龙背”取代“苍龙背般的桥面”,比譬犹在,语言则大大简炼了。因此,如果说暗喻因为联语必须十分凝练而在对联中的使用比明喻更经常一些的话,那么,借喻在对联中的使用还要经常、还要自然。
例:
宝瓞长绵八极人天欢喜;金萱并茂九霄日月光华(故宫 坤宁宫)
宝祚巩黄图环瀛介嘏;祥雯辉紫极璇阁凝釐(故宫 皇极殿)
天杯献寿齐南岳;圣藻光辉动北辰(故宫 体和殿)
颐和园
渚香细裹莲须雨晓色轻团竹岭烟()
台榭参差金碧里烟霞舒卷图画中()
千条嫩柳垂青锁百啭流莺入建章()
八极咸周高悬轩镜朗九成并奏静契舜琴和()
凤曲登歌调令序龙文集舞汜祥风()
云归大海龙千丈雪满长空鹤一群()
综合
慧日丽璇霄光明万象;法云垂玉宇安稳诸方()
齐家治国平天下信斯言也布在方策;率性修道致中和得其门者譬之宫墙()
孚佑方隅奠丽金汤水固;鉴观善恶申施祸福遐昭()
佛德巍巍丽中天之杲日;慈风荡荡振大地之春雷()
北海
七宝庄严开玉镜,万年福寿护金瓯()
白云成海,苍松化龙()
月地云阶别向华林开静境,屏山镜水时从芳径探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