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通州区发现首部《漕帮条规》,这些已经湮没在历史尘埃中的问题清晰起来。这本纸张已发黄的《漕帮条规》封面黄色,上书“漕帮条规”四个红字,折叠起来比一盒香烟大不了多少,但展开却有4.5米长,上面用小楷清晰地记录着浙江帮、山东帮等漕帮的漕船数量、漕运拜祭的各路祖师、各漕帮的旗号及入帮繁琐的仪式、规矩和十大帮规等。“不准不孝双亲;不准藐视前人;不准奸盗邪淫……”对漕帮人员的行为,《漕帮条规》也严格规定了行为规范。

图 漕帮帮规

图 漕帮条规(图源网络)

“这本册子不大,信息含量却异常丰富。”通州区运河文化产业办的徐景发主任说,“从这本小册子我们可以了解到大运河当年舟楫之盛的具体情形。比如《漕帮条规》记载,苏州、浙江、淞江、山东等共128帮半,漕船数量达到9999只,另有香火船72只。《漕帮条规》表明,进京漕船打龙旗,出京打凤旗,初一十五打日月龙凤旗。人们只要看到旗帜,就知道哪只是进京的,哪只是出京的,来往船只都是哪个地方、哪个帮的。这些都是过去我们不了解的。”

漕帮因漕运而来,一直处于半灰色的尴尬地位。在雍正初年取得合法地位,在取得合法地位后迅速发展壮大,改组后又转入地下。漕帮是中国民间的统称。

图 漕帮旗帜

图 漕帮旗帜(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