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全文

导语: 老舍的意义

谈到中国现代文学,老舍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毋庸讳言,老舍之所以比他同时代的作家更具影响力,更广泛地被人们怀念,除了他丰厚的文学贡献,还有更深层次的文化学和思想史意义。

老舍的意义首先在于他丰厚的文学贡献。作为现代京味文学的开创者与奠基者,老舍写出了《四世同堂》《骆驼祥子》《正红旗下》等长篇小说,写出了《茶馆》…

创作风格

在时代背景、个人思索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下,老舍的作品体现出鲜明独特又意蕴深刻的创作风格。始终从中下层百姓切实生活进行反思的老舍,高度尊崇广大普通人的生活智慧,用他幽默风趣的白话勾勒出宏大意义设置之外的现实图景,又以深邃的反思对民族性进行探讨,忱忱爱国之心,从作品主旨到作品表达方式皆有创举。

《四世同堂》1985年电视剧版片段 导演:林汝为 剪辑:韩小龙

一、创作主旨:深厚的爱国主义

在创作主旨上,老舍作品始终呈现着鲜明的反帝爱国主旨,其根植深远的爱国主义精神至今仍是打动读者的重要闪光点之一。老舍自身因八国联军侵略战争而幼年丧父,兼以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迪,又亲眼目睹抗日战争时期的种种真实,自然在作品中流露出真挚的爱国情怀。老舍在爱国主义的表述中也有涉及传统文化“忠君”思想与“家”“国”在特殊情形有所“对立”之处,但总体上仍然以理性、真诚、平等、博爱为底色。

老舍的爱国主义思想在其作品中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国内黑暗社会的揭露与批判;二是对民族自强道路的探索;三是反对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对国内黑暗社会的揭露与批判主要体现在反封建与揭露反动统治的主题上。在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离婚》《月牙儿》《骆驼祥子》和戏剧《茶馆》等作品中,作者对这个吃人的黑暗社会在各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如《老张的哲学》以讽刺的笔调揭露了北京教育界的黑暗汉,《赵子曰》《离婚》等作品揭露了军阀的黑暗统治等等。

老舍对民族自强道路的探索建立在对国民性批判的基础上。在《二马》《猫城记》《文博士》《鼓书艺人》《骆驼祥子》以及《四世同堂》等小说中,老舍对市民阶层的国民性进行了深人的探索与温情的批判。老舍的国民性重建思考是从文化的角度进行的。他说文化是应当用筛子筛一下的,筛了以后,就可以看见下面的是土与渣滓,而剩下的是几块真金。这种真金,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真实的力量,它虽然也是旧的,但却是一种可以革新、生长的基础。

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侵略的思想在老舍的许多作品中都有表现,如《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小坡的生日》《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神拳》等等。在这些作品中,作者要么揭露外国殖民者利用基督教来达到他们殖民统治的目的,要么直接描写外国侵略者惨无人道的兽行,要么描写人民群众与爱国官兵的抗日热情,表现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不屈精神。

二、创作风格:京味文学的开创

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其独特价值在于他对“京味文化”的表现。老舍是使“京味”成为有价值的风格现象的第一人,是京味文学的开创者,这是学界的共识。老舍作品的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用地道的北京话描写地道的北京城,刻画地道的北京人,表现北京人特有的幽默。

老舍生长于北京,对北京话十分熟悉。老舍笔下的北京方言纯正、漂亮、通俗,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一下手便拿出我自幼儿用惯了的北平话”,随后“逐渐的,日深一日的,去沾那活的、自然的北平话的血汁”。北京方言从外在层面上赋予了老舍作品的“俗”的品味和特点。他在词汇、语法、腔调、神韵等方面,都尽可能多地保留了口语的原汁原味和充分发挥了口语的“俗”的特色和长处,同时又经过了提炼加工,使作品具有与众不同的亲和力,使读者一接触就会被它特有的平易朴实却又生动泼辣的语言所吸引,为从中散发出来的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所征服,顺利而且愉悦地进入他所创造的艺术世界中去。

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北京城密切联系在一起。他是现代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他笔下的大杂院、四合院和小胡同,已经斑驳仍不失雍容气度的文化情趣等等都异常生动而真切。作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和现实、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

北京城的主角是北京人。老舍写人的关节点是描写北京市民庸常人生的文化心理。北京城金元以来就是中国的经济与政治中心,生活在天子脚下的北京人觉得自己有着无与伦比的优越感和什么情况下都不能忘了的礼仪。老舍曾用“官样”一词来形容北京人所表现的文化特征。北京人特有的优越感,在老派市民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就《离婚》里的张大哥来说,除了北平人都是乡下老。包括国外的巴黎、伦敦都算是乡下,世界的中心是北平。《四世同堂》里的祁老太爷,在外面战火纷飞,即将成为亡国奴的情况下,还想着自己的生日要怎么过。老舍在写这些“京味”文化时,怀着一种复杂的感情,老舍对自己家乡特有的文化是热爱的,但对于这种文化导致的过于腐朽的思想,他又是竭力批判的。

老舍不仅是一位语言大师,而且还是一位幽默大师。老舍自幼接触到的是下层贫民的生活,又受到北京作为皇城的文化熏陶,加上他深受英国幽默讽刺小说的影响,形成了特有的幽默风格。老舍的幽默风格是慢慢走向成熟的,在早期的作品中,他的幽默并不成功,好像是为了迎合某些人的口味而故意制造幽默。在苦苦思索之后,他终于为自己的幽默找到了健康发展的方向:追求更加生活化,追求艺术表现上的节制与分寸感。这在老舍幽默风格成熟的作品《离婚》中都可以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