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交友
老舍非常欢喜交友,同时也富于艺术家气质,能够孤独。老舍之子舒乙说:“生活中的父亲完全是矛盾的。他一天到晚大部分时间不说话,在闷着头构思写作。很严肃、很封闭。但是只要有人来,一听见朋友的声音。他马上很活跃了,平易近人,热情周到,很谈得来。仔细想来,父亲也矛盾。因为他对生活、对写作极认真勤奋;另一方面,他又特别有情趣,爱生活。”
1939年,老舍写了一篇散文《怀友》,回忆了他和朋友们三次难忘的相聚,表达了对朋友们的殷殷思念之情。文中提到的朋友有:杨今甫、沈从文、叶公超、朱光潜、朱自清、林徽音、罗膺中、黎锦明、罗莘田、魏建功、周作人、林语堂、邵询美、沈有干、简又文、郑振铎、茅盾、巴金、黎烈文、徐调孚、叶圣陶、马彦祥、顾绶昌、洪深、盂超、王余杞、臧克家、杜宇、刘西蒙、王统照等。可见老舍的朋友圈相当广泛,以下选择几位谈谈。

老舍与郭沫若
老舍比郭沫若小7岁,二人相识于1938年,是多年的知己好友。抗日战争初期,老舍与郭沫若在武汉共同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过程中,逐渐增多了交往。从此之后,两人始终保持着密切的友谊。无论是在抗战的艰苦岁月里,还是在建国后的和平年代中,这种友谊一直有增无减。他们除了个人工作上的联系、会场上的相遇,在平常生活中也经常书信往来,对文学、书画等进行了各种探讨。当年曾有一段时间很多人不理解郭沫若的一些行为,对他颇有微词,1942年老舍站出来发表了一篇《我所认识的郭沫若先生》,为其辩言。1959年11月,在老舍给郭沫若写了首七言诗后,郭沫若先生出版《和老舍原韵并赠三首》以回复老舍。


老舍与冰心
冰心老舍最初相识在1933年的冬天,老舍在郑振铎的陪同下一同走访了当时住在燕京大学的冰心夫妇。老舍在寒暄几句之后,便开始与冰心的大儿子玩闹,冰心儿子跟老舍一见如故,不一会儿,老舍跟孩子已经打得火热了。冰心可是费了很大的劲才把儿子从老舍的身边哄开,然后才有机会进行交谈。所以当时在冰心的印象中,老舍非常喜欢孩子,同时孩子们非常喜欢他。之后,冰心又生了两个女儿,老舍也常常来家里做客,总是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冰心一家与老舍真正建立深厚的友谊应该是在他们搬到了重庆之后。那时候冰心因为身体的原因让丈夫留在了重庆市区,而自己带着三个孩子住到了重庆郊区外的歌乐山。冰心觉得那个地方远离喧嚣,能够安心修养。
冰心在回忆那段时间时说:“我们家最亲密的朋友应该是老舍了,孩子们也非常喜欢他。老舍总是在爬山爬到一半的时候便喊‘客人来了,茶准备好了吗?’孩子们听后非常开心‘舒伯伯来啦!’冰心总会拿出她家乡福建盛产的茉莉香片款待。浓浓的馥郁花香,老舍闻香品茗,啧啧称好。
老舍与臧克家
我第一次见到老舍,是1935年,在青岛。那年,他应国立山东大学之邀去任教,恰好头一年,我成为该校第一届毕业生,离开青岛到山东临清中学教书去了。虽然我没有赶上受他的教导,但我和老舍的关系,是在师友之间。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的友谊越来越深厚,到后来,成为亲密的朋友,尊师之感全没有了。
……有一次,我去拜访老舍,他把我引到他楼上的写字间里,我们二人并坐,随心所欲地漫谈。他说,正在想写一个洋车夫的故事。他并没有谈故事的内容,当时我暗中惊异,您怎么了解一个洋车夫呢?不用说,这就是后来的《骆驼祥子》了。当时我对老舍既是著名作家又是大学教授的身份和声誉,是欣羡而又倾倒的。他大概察觉到这一点,意味深长地说:“一家几口,是要抓一个饭碗的呵。我这个‘教授’,肚子里没有什么货色,两个礼拜,顶多两个礼拜就倒光了。现蒸了现卖。有的作家当教授——”他伸出右手的两个指头,“哼”了一声幽默地说:“两个钟头就光了!”
……1949年年末,老舍回国。他来看我,坐在小沙发上,絮谈他在美国的枯寂,对祖国、朋友、家人的怀念深情。“回来一看,变化多大呵,真叫人高兴!我觉得,好似心里推倒了一堵墙……我的这条不大听使唤的腿,好像也活便了一点。”我和老舍同住东城,同在作家协会工作,此后的17年,在会议场合,在他的家里,时常晤面,不时过从。他身兼好多职务,多得连他自己一口也说不清楚,工作紧张,交往繁忙,座上客常满,但是他那支笔,始终不停。(节选自臧克家《友情和墨香》,山东大学出版社,2014)


老舍与齐白石
老舍自从与白石老人在1950年5月召开的北京市第一次文代会上相遇后,他就经常去看望老人,日子一长,二位也就成了契友。老舍爱好戏曲、音乐、绘画,对中国画更特别欣赏,而对白石老人80岁以后所作的画简直可以说爱之入迷。1951年,在老舍的强烈建议下,老舍夫人胡絜青正式拜齐白石老爷子为师。有了这样的关系,老舍开始频繁光顾齐白石老爷子的家,并开始大量收藏齐老的画作。
老舍曾多次给齐白石先生出“命题作文”,如“芭蕉叶卷抱秋花”“手摘红樱拜美人”“几度寒梅带雪红”“蛙声十里出山泉”等。一次是“蛙声十里出山泉”,蛙声一片在齐老笔下成了绵延山谷、潺潺山泉中的几条小蝌蚪。蝌蚪在外,青蛙妈妈自是蛙声十里。一次是“手摘红樱拜美人”。而齐老笔下“美人瓶”曼妙多姿。
一天早晨,齐白石先生的女看护给老舍打电话,说是老人在家发脾气,这几天吃得不好,又没有人来看他。老舍接到电话之后,便叫秘书在萃华楼订了一个房间一桌菜,约白石老人来萃华楼用餐。老舍说:“今天我们特地约几位朋友来请老人小聚,在座的有作家、画家、戏剧家,他们都景仰老人的艺术。还有一层意思,作为我对老人为我作画的感谢,让我们大家一起为老人健康长寿而干杯!”老舍举起酒杯,大家一同起身举杯向齐白石先生敬酒。老人站起身来举起酒杯呷了一口,说:“老舍先生,我要特别感谢你,我要向你磕头。”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老舍十分尊重齐白石先生,齐白石先生也非常尊重老舍,他把老舍看成是知音。老人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老舍先生,我要向你磕头。”


老舍与季羡林
上个世纪30年代,季羡林考上了清华大学,李长便成了季羡林的同学。有一天,李长想让季羡林陪他去老舍的家里吃饭,季羡林、李长和老舍见面后,气氛十分融洽,老舍先生也没有摆出教授的架子,反而是和蔼可亲,谈吐自然,这一点给季羡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正是通过李长的介绍,季羡林和老舍先生相识了。
此后有一次见面,老舍在理发店里剪头发,这时,季羡林也走了进来。只看到老舍先生躺在椅子上,下巴沾着一团泡沫。理发师正在给他刮胡子。两人简单的寒暄了几句后老老舍先行一步,随后季羡林结账的时候老板说,刚刚那位先生已经帮他的结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