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横屏浏览?

1.确认手机系统中屏幕旋转模式开启(不要锁屏)

2.确认安卓版微信中点击

【我】——【设置】——【通用】——【开启横屏模式】

请使用横屏浏览
Turn your phone sideways
无法横屏浏览 ?

第二章 卢沟醒狮 全民族抗战


02

卢沟醒狮 全民族抗战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达到以武力吞并全中国的罪恶野心,蓄意制造事端,悍然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中国守军不畏强敌,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中华民族生死攸关之际,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推动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华民族全面抗战拉开了序幕。

卢沟桥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以军事演习中有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被中国驻军严词拒绝,日军随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驻军第29军奋起还击,卢沟桥事变爆发。

宛平城与卢沟桥鸟瞰图

1937年5月29日的报纸对驻丰台日军夜间进行大演习的报道

守卫卢沟桥的29军士兵

日本人绘制的《卢沟桥附近要图》

1937年7月,平津地区中国军队指挥系统表

1937年春,29军高级将领在北平举行军事会议后的合影

29军军长宋哲元等在西苑检阅部队

《卢沟桥歌》歌谱

29军官兵在军事演习中庄严宣誓,表达抗日决心

守卫卢沟桥的29军士兵背大刀,严阵以待

驻防宛平城的中国守军紧急出城赴战

为保家卫国而作的《卢沟桥歌》

在北京市档案馆举办的“见证抗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京津档案文献展”上,—件名为《卢沟桥歌》的展品格外引人关注。它那铿锵、悲壮且豪放的词曲体现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视死如归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然而,词曲的作者是谁?当时创作这首歌曲的背景又是怎样的呢?

卢沟桥位于当时的北平西南郊,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是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咽喉要道,也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1937年7月7日傍晚,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被二十九军断然拒绝,—阵来源不明的枪响过后,8日4时23分,日军得到可以向二十九军开枪的命令,开始炮击宛平城,悍然进攻卢沟桥,不久卢沟铁路桥失守。驻守卢沟桥的二十九军奋起抵抗,挥舞大刀重夺铁路桥。前线总指挥二十九军第三十七师师长冯治安命令:“不怕牺牲,卢沟桥就是尔等之坟基,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驻守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战斗到仅有4人生还,余者全部忠勇殉国。而二十九军将士抱定了“愿以此桥为坟墓”的决心,在卢沟桥区域与敌人决战。

卢沟桥事变,真正触动了国民党当局下定抗日的决心,国共双方达成共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就此爆发。自此全民抗日热潮高涨,全国各界声援不断,对前线给予了各种支持,抗战局面从此大不一样。1937年由当时东北图存出版社出版的《卢沟桥血战实录》,书中收录的《卢沟桥歌》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炉的。

从歌词的动感来看,歌词应该是战争爆发时瞬间创作的。其曲调是七声音阶的降B大调式,很雄壮,很对称,是西方进行曲的曲调,歌曲前后呼应,作曲手法比较熟练,歌曲带有钢琴伴奏谱,虽然技法略显简单,但具有一定的艺术效果。

《卢沟桥歌》的词曲虽保留至今,但由于时间长远,且为战时瞬间而作,词曲作者未标注自己的姓名,并且受战斗区域和战事发展的动态限制,这首歌传唱的时间不会太久,因此,至今词曲作者不详。

从这首歌的发表时间和词曲写作风格来分析,这首歌出版于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而从卢沟桥事变到南苑失守,二十九军撤出北平,时间不足一个月。从乐谱的规范性和合音的编排来看,歌曲写作为五线谱、钢琴曲,且有英文标注,不难看出歌曲作者具有相当的音乐专业素质,而且懂得英文。在当时社会的文化圈内,这样的人可谓是凤毛麟角,因此,找寻《卢沟桥歌》词曲作者的范围应该不会太大。

从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宛平城挑起事端,蓄意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守军在平津地区奋起抗击日军侵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拉开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序幕,标志着中国成为东方首个抗击法西斯国家侵略而进行战斗的战场。这首《卢沟桥歌》成为中华民族不畏强敌、英勇抗争、保家卫国精神的真实写照。

日军总攻北平示意图

被日军炮火破坏的宛平县政府会客厅

日军第一联队队长牟田口廉也(左二)指挥日军进攻卢沟桥

宛平城遭日军炮轰后,北平各报记者采访宛平县长王冷斋

1937年7月9日,《东方快报》有关卢沟桥事变的评论

通俗读物编刊社当年出版的《血战卢沟桥》

时事新闻刊行社当年出版的《卢沟桥大事件》

日军进攻卢沟桥示意图

浴血南苑

南苑位千北平南郊10公里处,是北平南面的咽喉要道。7月28日拂晓,日军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南苑发起攻击,并切断南苑至北平的公路,战况异常激烈。激战中,29军副军长佟麟阁、132师师长赵登禹相继壮烈殉国。

29军副军长佟麟阁

29军132师师长赵登禹

日军飞机轰炸中国军队驻地

《世界日报》有关佟麟阁、赵登禹阵亡的报道

第一联合救济队第一队宛平各村治疗人数表及救济报告

救护慰劳

红十字会、红卍字会、各个医院、国际友人以及各界民众积极参加战地救护,并为29军发起募捐,支持抗战。

红卍字会北平临时医院救治伤员

中国红十字会北平分会为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有关伤员提供救助的倡议书

中国红十字会北平分会便条一组

长辛点小学生到前线慰劳29军

北平各界募集军需物品并捐款

《华北日报》报道全国各界援助29军

北平沦陷

1937年7月28日,南苑失守;29日驻守北平的军队撤离,北平沦陷。

29军撤离后,日军占领卢沟桥

日军攻打广安门

1937年8月8日,日军铁蹄踏入北平城,其马队通过前门大街

1937年7月27日,《世界日报》关于广安门战斗的报道

北平街头的日军布告与警戒的日本士兵

日军攻占通州

日军在通州燃灯塔附近作战

日军发布的《敬告市民书》

一木清直罪恶的一生

在北京市档案馆举办的“见证抗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京津冀档案文献展”上,—张—木清直的名片格外引人注目,除了有他的姓名、职务、头衔、名章,还有一木清直用日文写下的外五分局巡官普玉的名字、职务以及他作为联络员,许可其出入天坛营门的证明。而这个—木清直正是卢沟桥事变的始作俑者。

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在卢沟桥附近演习,22时40分,日军声称演习地带传来枪声,并有士兵志村菊次郎“失踪”,日本支那驻屯军丰台驻屯队队长—木清直要求进入中国守军驻地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第37师的严词拒绝,引发争执。7月8日凌晨,蓄谋已久的日军在—木清直的带领下突然占领宛平城东侧的高地沙岗,向中国守军发动炮击,同时发起了进攻,卢沟桥事变爆发。一木清直曾多次宣称是他“为帝国强盛进程打响了信号枪”。

938年6月30日,—木清直在东京《朝日新闻》发表的采访中说明了士兵志村菊次郎走失后又返回的情况:“当时接到报告士兵(志村菊次郎)已经回来了,没有异状。但是,我的想法是连队长让我就此事(和中国方面)进行交涉,如果就这样算了,中国方面会怎样宣传就不知道了。此前‘的丰台事件’就是例子,…...也许会让他们产生——只要敢真枪实弹地对付日本军队,就可以让演习的日本军队逃跑这样的概念吧。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对日本来说是一件很遗憾、很丢脸的事情。所以,我方决定占领一文字山(宛平城与北平之间的高地,中方称“沙岗”)然后再进行交涉……”

《北平市警察局外五分局巡官关于日军动向的呈报》档案所记载的是:1937年8月8日,日军进驻北平城后,一木清直带领所部驻扎在天坛。9月1日上午10点多,负责值守的外五区警察署第三分驻所六队班长赵德海向驻所打来电话称:在天坛驻守的—木清直大队长有移动军队的动向,外五区警察署第三分驻所马上派巡官普玉前往查看,在中午12点多,原驻扎在天坛斋宫的一木清直大队长率领他的军官士兵已经移节到和平门外的师范大学驻扎。

外五区警察署第三分驻所又派警察四队的班长赵德海带领九名警察随即前往天坛内查看情况,发现有由先农坛左门进入天坛的日军松下部队六甬炮队藤田所率领的炮队约500余名士兵,现在驻扎在天坛内支帐篷宿营。

外五区署第三分驻所将以上情况上报给外五区警察署的同时,还将以前由一木清直大队长发给巡官普玉的在天坛内有效之联络通行证(门证)—并上缴呈报给外五区警察署长。

所谓联络通行证(门证),其实就是经涂改后的—木清直的名片。名片上将—木清直的原职务”支那驻屯军丰台驻屯队长”划掉,用自来水笔在旁边注明了一木清直的时职,在名字上面印有头衔“陆军步兵少佐”,在名字的下方盖有—木清直的圆形名章。一木清直用日文写下了巡官普玉的名字、职务以及作为联络员,许可其出入天坛营门的证明。

真不知当巡官普玉凭着这张名片小心翼翼、卑躬屈膝地进出天坛与日军联络时,他的心情会是如何的复杂。同时,这张名片也成为日军占领天坛,践踏我国名胜古迹的实证。

1942年8月21日,一木清直在泰纳鲁河河口战役中为避免被俘而剖腹自杀,这个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终于结束了他短暂而罪恶的—生。

一木清直的名片

日军少佐一木清直率部在城内驻扎情况及部队的动向

在天津站前集结的日军

天津陷落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军继续增兵,并强占了天津的交通要道。7月30日,天津沦陷。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大批日本军队开进天津。图为设在海光寺的日本兵营和日军华北驻屯军司令部(1937年后迁往北京)

天津《大公报》刊登的关于日军飞机对天津进行野蛮轰炸的报道

被日军飞机炸毁的南开大学

南口激战

1937年8月,中国第七集团军在南口地区抵抗日军进攻,打击了日军的气焰,延缓了日军进攻华北的进程。

1937年8月,中国军队给日军重创。图为日本军队

日军占领居庸关

北平广播电台关于南口战役的新闻稿

南口镇全景

河北沦陷

日军在攻占北平、天津的同时,先后攻占了河北省保定、石家庄等城市。

侵入保定城的日军

侵入宣化城的日军

侵入石家庄的日军

侵入沧州的日军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卢沟桥事变后,中共中央为尽快促成两党合作共同抗日,向国民党递交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9月22日,国民党通过中央通讯社发表了《宣言》。9月23日,蒋介石发表《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事实上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共中央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号召全民族实行抗战,武装保卫平津,保卫华北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确定抗战的方针

1937年7月,毛泽东为抗战题词,表明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举行抗日誓师大会

1937年8月,朱德、周恩来、叶剑英到南京参加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召开的国防会议。右起朱德、周恩来、黄琪翔、郭秀仪、叶剑英、张冲

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向国民党递交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提出了取消苏维埃政府、改编红军为国民革命军等具体建议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按全国海陆空战斗序列,将八路军改称为第十八集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