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2年,元世祖忽必烈命当时的水利专家郭守敬开凿一条从通州直达大都的漕运河道,以解决京杭大运河最后几十公里的运输问题。1293年秋,河道修建完工,赐名为“通惠河”。自此,漕船可直达元大都,积水潭码头出现了“舳舻蔽水”的盛况。
明清两朝相继建都北京,通惠河作为北京城的生命线历经了数次疏通修治,承载了重要的经济使命。随着清末漕运制度的废止和铁路运输的开通,通惠河的漕运功能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停用。自2016年开始,北京加强建设北京大运河文化带,通惠河焕发了新的生机。
滚动鼠标浏览更多
History of
the Beijing Canal
1292年,元世祖忽必烈命当时的水利专家郭守敬开凿一条从通州直达大都的漕运河道,以解决京杭大运河最后几十公里的运输问题。1293年秋,河道修建完工,赐名为“通惠河”。自此,漕船可直达元大都,积水潭码头出现了“舳舻蔽水”的盛况。
明清两朝相继建都北京,通惠河作为北京城的生命线历经了数次疏通修治,承载了重要的经济使命。随着清末漕运制度的废止和铁路运输的开通,通惠河的漕运功能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停用。自2016年开始,北京加强建设北京大运河文化带,通惠河焕发了新的生机。
京城大运河凝聚了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精华,
运河的河道、桥闸、码头、粮仓等见证了京城大运河的繁华与落寞,
诉说着运河几百年的沧桑往事,
我们需要保护好、传承好京城大运河的文化,
续写大运河的传奇和辉煌。
0%
本网站开启音效后浏览效果更加,是否开启声音?
点击任意键可跳过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