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脸,是一种古老的使用线除去妇女脸上汗毛的美容方式,亦称绞面、开面、开脸等。早期婚前绞脸是为了让新娘脸部光洁美丽,使新郎一见钟情,是旧时代中国女子嫁人之前的一个传统仪式。
旧时无论城镇、乡村,妇女很少到理发店理发,当时主要靠一些从事绞脸手艺的妇女为她们绞脸。一根细线、一双巧手,靠手、口配合,为妇女绞去脸部的汗毛、污物等,使其脸部整洁、容光焕发!

历史与现状
- 历史起源
- 历史典故
- 现存状况
“绞脸”据称始于隋朝,还是一些地方的婚姻礼仪,新娘出嫁前都要“开面”,明朝《二刻拍案惊奇》就有:“三日之前,蕊珠要整容开面,郑家老儿去唤整容匠。”

开脸仪式的来历缘于一个传说。相传隋炀帝经常微服出巡,暗地里命令随行的侍卫拦截民间迎亲的轿子,将轿内漂亮的新娘强行掳走,吓得百姓们娶亲时不敢敲锣打鼓,只能低调行事。恰巧有个聪明人要娶妻,女方坚持要风风光光地办喜事。聪明人苦思对策后,交代媒婆将新娘脸上的汗毛除尽,眉毛修细,再略施脂粉,接着又让新娘坐上朱红描金的艺阁上,并安排迎亲乐队沿途敲打吹奏。热闹的阵仗果然引起侍卫盘问,聪明的新郎回答说是迎神庙会,而侍卫看到艺阁内新娘的脸若盈光,连根汗毛都看不到,认为是天仙降凡而不敢冒犯,便顺利放行。后来大家跟着学样,日子一久,也就成为出嫁前"绞脸"的习俗。

现在,各种美容方式给女性朋友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这种传统的做法估计没有太多的人们愿意认同,匠人亦逐渐隐退。

工具与材料
一根麻线、一盒鸳鸯粉、一根束发带和一把修眉刀


相关故事/补充材料
1. 绞脸时,绞脸婆也会趁机说些吉利话,教新娘一些做媳妇应懂的道理,久而久之,整理形成固定押韵的歌谣:
"福筷举一双,贵气从天降,去污求吉利,百年得平安。
一净额头,嫁人不会饿,劳动不怕累,孝顺有人爱;
二净眼睛,消灾又解难,夫妻手牵手,一直到白头;
三净祥鼻,佑家保平安,早生贵子喜,夫妻两和谐;
四净嘴边,出口便是吉,上轿去婆家,今夜喜团圆;
耳后,颈脖,处处干净,处处清白,全家幸福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