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白喜寿 > 喜桥铺

喜桥铺

总述

  喜桥铺,又叫婚桥铺,是旧社会三百六十行中的一种,出现于清代的京城,专门为结婚提供服务的行业,可以说是今天婚庆公司的“原始版”。主要是为结婚的人提供花轿,并附带轿夫、锣鼓手、执事等。


历史与现状

  • 历史起源
  • 现存现状

  当时京城的结婚还普遍采取传统的礼仪,迎娶新娘时,照例用花轿,旗锣伞扇、金灯执事,八面大鼓等。据《当代北京婚恋史话》记载:“当时的喜轿行业很兴旺,四九城都有喜轿铺,京城约有120余家。在这些喜轿铺中,可分两类,一类是满俗婚礼的喜轿铺,这类多在内城;另一类是汉俗婚礼的喜轿铺,这类多在外城。”


  据《北京民俗文化史略》记载:民国四年(1915年),骡马市大街 开办了“喜庆婚礼用品租赁社”,专门出租文明结婚的用品。它原本是一家有着30多年历史的喜轿铺,掌柜是山东人,很精明,他将旧式的花轿、锣鼓手、执事等取消,改为备花车、司仪,同时向新郎、新娘出租结婚穿的礼服、花篮等。可以说“喜庆社”是京城第一家“婚庆公司”,所承办的事宜与今天婚庆公司所承办内容很相近,只是所提供的服务项目较少,经营规模也不大。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年轻人对新事物的不断追求,婚礼的花样越来越多,京城的婚庆公司又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形成了现在的婚庆公司。


相关故事/补充材料

  旧北京的婚轿铺是个大行业,大约有一百二十余家。正阳门、宣武门、崇文门以北是内城,由于内城住户经济条件比较好,所以婚轿铺多些。比如西单有道德升喜轿铺,东四有天合喜轿铺,交道口有蓬莱喜轿铺,朝阳门内大街有福和喜轿铺。大喜轿铺一般由东家出资,所以资金雄厚,设备齐全。不仅出租喜轿,而且出租办喜事用的炊事用具,桌椅碗筷;不仅可以应汉人嫁娶的喜轿,而且可以应满人嫁娶的喜轿。汉人嫁娶,新娘坐八人抬的红缎子绣花喜轿,轿围子的图案有红喜字的,有“麒麟送子”的,有“富贵牡丹”的。送亲的、伴娘或者娶亲的亲眷一律坐四人抬的绿缎子小轿,红轿子在前,绿轿子在后,前面走的是锣鼓响器,各样执事。满人嫁娶,新娘子坐八抬大轿,是素红卡叽轿围,迎亲、娶亲的,不分男女都坐轿车,轿前的执事一律是羊角灯,就是打执事的人拿红漆立杆,上面是个铜羊角,羊角环上挂一个西瓜似的玻璃灯,点着红蜡烛。汉人娶亲在中午以前,满人娶亲在黄昏以后,所以轿子前排列两行羊角灯,点起来犹如两条火龙,很是壮观。汉人满人娶亲用的响器相同,但是演奏的乐曲不同,汉人娶亲发轿时演奏“花得胜”,路上演奏“续道德袍”,新娘上下轿都演奏“合乐”,满人则只演奏“将军令”。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