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匠人匠心 > 木匠

木匠

总述

  木匠,是与人们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工匠。房屋建筑、车船交通、家具用品、农业器具、丧葬棺椁等等,都离不开木匠。木匠的技艺比较复杂,学到一定火候的民间木匠,都有自己的拿手活儿。如果把木匠分为两大类,一类就是全活儿木匠,即什么活儿都做,如盖房砍房架,做一般的桌、椅、床、柜等较粗糙的家具或农具;另一类是专工木匠,他们只做一种或有关的几种活儿。当然,他们开始也是什么都做,在做的过程中,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专长,摸索到了自己的绝活儿,然后专门做这一种东西。时间久了,专工的活儿越来越精,名气也越来越大。比如,有的木匠专做大车,有的专做舟船,也有的专做织布机,还有的专门做风箱,另有专做建筑门窗是特长……

历史与现状

  • 历史起源
  • 历史典故
  • 发展现状

  木匠行奉鲁班为祖师尽人皆知。鲁班是行业信仰中供奉最多的行业祖师。他的名声最大,影响也最久。鲁班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一位著名工匠。鲁班名叫公输班,因是鲁国人,故称鲁班。鲁班主要活动时期,是中国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锯的发明

  北京玉器兴于元代,祖师为丘处机。当时形成了南北两种不同风格,世称南玉作、北玉作。南玉作以苏州、扬州为中心,北玉作以北京为中心。到了明清两代,是玉器发展的高峰时期。不断有南方玉作巧匠来北京落户开业,因而北京玉器融南、北玉作之美,集两家之长,形成北京独特之风格。在北京的老一辈玉师中,广泛流传着邱处机教民间工匠治玉的故事,邱处机,道号长春,是金元时代的道士,相传他在新疆、甘肃、陕西、河南等地游历时,学会了琢玉的技术,回到北京,便设玉作传授技艺,所以邱长春被北京玉器行的人等为祖师爷,老北京在琉璃厂小沙土园设有“北京玉器同行长春会馆”,每年,玉器业同行社到此拜祖师爷邱长春。


祭祀鲁班

  早在唐代,建筑工匠就有奉祀鲁班的活动。《敦煌民俗学•敦煌上梁风俗深远的影响》谈到唐代“敦煌上梁要唱鲁班”,工匠有祭祀鲁班之举,这开了后代建筑工匠上梁时祭祀鲁班的先河。


木匠乡俗

  明代初年,木工等建筑工匠已有建立神庙祭祀鲁班的活动。《鲁班经》一直被后世木匠奉为经典,所记上梁仪式也沿袭下来。起造新房上梁,各地乡俗虽有不同,但大多数地方都举行上梁仪式。房主要预先择定上梁的吉日良辰,木工按期上梁。木工掌墨师傅,把斧头、墨斗、曲尺放在桌子上,五尺斜靠在桌子前方;瓦工的瓦刀、挂尺放在右前方。东家和木瓦工都要洗手冼脸,家主点烛燃香,请木工上梁。

  不费一颗钉子,不用任何金属铁固定,却要制作出具备高度结实性的家具,甚至使之能使用上千年,怎么能办到?


  对此存有疑惑的大多是年轻人,随着木匠逐渐消失于大街小巷,年轻一代对传统手工木匠采用的榫卯结构技术并不知晓,在该期节目的录制现场,当一张张凳子及攀爬高台的阶梯在匠人们的巧手中从零到成型,可承受相当重物的压力,且整件家具上找不到一颗钉子一个螺丝时,不少年轻观众大呼神奇。相比之下,上了年纪的观众则显露出见怪不怪的淡定,语气中却充满对这门精湛的老手艺的怀念。


  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手工不再遍布满街正是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的证明,当木匠的手锯被电锯取代,以往一斧一斧缓慢的雕刻方法,用雕刻机几分钟就能完工,在如今的生产流水线上,一个工厂一天更可下线数百套家具。但高效率带来的是"特色化"的丢失,以往家家户户要做家具,都是买好木材请木工师傅亲自上门打造,如今演变成了都上大卖场购买板式家具,市场萎缩了,堪称"艺术家"的能工巧匠逐步退出舞台,老行当式微,也成为了"效率一族"和"人文一族"永远的争论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