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来来往往 > 牲口贩

牲口贩

总述

  旧时北京,骡马是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或脚力,牛羊等也是重要的几乎每家都会养育的牲畜。牲口贩就是是牲口集市上为牲口买卖设置的专职中间商。俗称牲口贩,相当于现在交易双方的中介或经济人,是靠赚佣金的营生。

  老北京最大的骡马交易市场在德胜门外。在德胜门外关厢一带开设马店,代客卖牲口。"马店"指的是买卖骡马的商贩及农民寄居的地方,骡马交易也在马店中进行。

发展现状

  旧京时期的牲口交易十分繁荣,那时候的牲口贩子赚的比较多,要走南闯北,从农户手里面收牲口。有通过统一的交易市场进行牲口贩卖的,也有直接约谈成功了送到大户人家门上的。后来随着北京城城镇化的不断发展,牲口贩也逐渐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如今仅能在其他农村地区见到当今牲口贩的身影。


工作过程

  老北京拉洋车,有拉白天的、拉晚儿的、拉包月的、拉牌儿车的,反映出当时不同阶层的需求。拉白天的人早晨从车厂子拉出洋车,溜溜儿的得在街上转悠一天,挣几大枚为的是养家糊口。拉晚儿的天黑出车,拉点儿过夜生活的主儿,实在拉不到客人,只能去各大戏园子和灯红酒绿之所的外边趴活儿等座。


  拉包月的,就是为那些大宅门和殷实家庭服务,有些车是车厂的,但大部分都是主顾自家备的车。拉包月的主要工作不是送老爷上班、少爷上学,就是拉太太小姐出去玩。但他们的活儿并不是那么轻松,主人要是忙一点,成天去会朋友,到处办事,也没有什么休息时间。同时对于老爷、太太、少爷、小姐,也都得伺候,一点不对,就得挨骂,也许被开除。但拉包月的收入较高,再和顾主的关系处的好,干的就长久。拉包月的在当时属于人力车夫中经济收入较稳定的阶层,其生活状态亦不错(跟现在给老板开车的司机差不多)。


行当特点

  骡马交易规模非常大,交易必须规范有序。骡马集市设有税亭,有专职的"贩骡马"——"牙侩"即经纪人为买卖双方从中说合议价。作为中介"贩骡马"的非常活跃,当发现有人牵着牲口入市后,便主动迎上去搭讪:"唉——乡党,你来咧,你今个拉的牲口想要个啥价呢?我给你帮个忙,找个合适的买主。"卖主同意后,牙侩便仔细相牲口。牙侩们都有丰富的相牲口经验,掌握不少相马相骡的谚语。比如:"耳朵插花,不聋便瞎"(牲口耳朵前后错开摇摆,耳朵和眼睛有毛病),"两眼暴红筋,不咬便踢人"、"马瘦毛长,马壮毛光"等等。牙侩当着卖主的面,挑出牲口缺点,要求降低售价。此后,他们用"捏码子"方式讨价还价。所谓"捏码子",是一种不说话而用手势来讨价还价的方式,即买卖双方将右手藏在草帽下,或袖口中、衣襟里,用摸指头的方式来表示物价。食指代表一,食指、中指代表二,食指、中指、无名指代表三、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代表四,五指齐伸代表五,拇指、小指代表六,拇指、中指成一捏代表七,拇指、食指代表八,食指作钩代表九,伸出拳头代表十。牙侩与卖主搞定价钱,接着就找到买主,又赞扬牲口优点,也用"捏码子"方式与买主商议价钱。成交时,由卖主给牙侩一笔佣金。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