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休闲娱乐 > 熬鹰的

熬鹰的

总述

  熬鹰,老北京话,也做熬大鹰,训练猎鹰的方式之。就是不让猎鹰睡觉,熬着它,使它困乏,主要跟当时北京人喜欢玩鹰有关。因为鹰习性凶猛,刚捉回来后不让鹰睡觉,一连几天,鹰的野性被消磨。熬鹰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并不是什么鹰都要熬,而这里的熬鹰,仅仅限于黄鹰(苍鹰),目前中国的猛禽均是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动物,熬鹰是违法行为。

发展现状

  以鹰为戏,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了,楚文王便喜欢养鹰、狗。历代文人墨客以鹰为题赋诗绘画的比比皆是,以画鹰驰名中外的李苦禅先生便是一例。至于以鹰为戏的,历代都有,以清王朝宫廷内最为讲究。清代皇室十分重视射猎习武,这是满族和蒙古族人民的世代习俗。那个时候,有专以捕鹰为生的“鹰户”,将鹰折银以抵偿赋税。清宫廷内务府里还设有“养鹰鹞处”,专门负责收缴、饲养、驯练鹰。一方面供皇帝行围射猎使用,另一方面用鹰捕捉雉鸡供皇帝祭祀或御膳用。这个机构最初设在东华门内,在嘉庆年间迁到东安门内长房。在西直门外法华寺内,还建有十分讲究的“鹰厂”。每年秋天,皇帝要到南苑、西苑或北苑行围射猎,届时有上万人的射猎队伍随侍皇帝。养鹰鹞处的统领、头领带着鹰手披弓架鹰,牵狗相随,一路上浩浩荡荡,煞是威风。皇帝围猎的场面是十分壮观的,这时,鹰狗便大显身手。行围射猎以后,还要举行庆功宴会,宴会上常演奏一首《飞燕捉天鹅》的曲子,就是以鹰捕天鹅为内容的。清朝末叶是“玩鹰”的最盛时期。由于皇家对鹰的喜爱和重视,所以王宫贵族、八旗子弟也都效仿,以鹰为戏。随着八旗子弟的逐渐破落沦为一般市民,玩鹰这一活动也逐渐传到民众中,只是排场和玩法不同。解放与建国以后随着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玩鹰与熬鹰逐渐被定性成为一种违法行为。


工艺过程

  熬鹰的行话叫“上宿”,就是不准它睡觉。鹰白天从不睡,只有晚上才安睡的。要熬它的野性子就不能让它睡,晚上熬鹰也不会乱飞。这样人也不能睡,还要到人多热闹的地方去,使它连闭眼的时间都没有。驯一架鹰最好两三人,一个前半夜,一个后半夜,一个白天,白天的除溜鹰,还要按时喂食,并把一天鹰的状态告诉夜班的人,每天晚上七八点换班,夜班的总要架着鹰溜达,累了找个地歇一歇,但再累也不能进屋,因为鹰怕热,一直到下半夜换班,在溜鹰时还要经常轻轻的抚摩它的头和翅膀,让它不怕人,后半夜的时候,它已经困的松着毛,老想盘头睡觉,你怎么摆弄它都想睡觉,可一到天蒙蒙亮时它的精神马上就来了,毛一紧,眼一瞪就不是昨夜的它了。野性又上来了,开始乱飞。如此,几天野性一天比一天退掉,当拿食叫远时一抬胳臂就过来,见着带毛的东西,如猫狗就抢,证明它已经上性了。这时就要看平时叫溜正不正了。在这七天里,每天喂食时都要喂一个麻轴,并且细心观察鹰出轴时间和状态。最迟不能超过十天,必须就能下地捕猎了。


  小鹰是用不着熬的,因它没那么大的野性,在说放小鹰时,为避免进入高墙大院还挂线呢,所以根本用不着熬。放猫的大鹰需要熬,但不管大鹰还是小鹰的训练天数都是“紧七慢八,十天到家”如果过了这个日子,证明你的技术没到家,早于这日子鹰没驯到家。


补充材料

  1. 趣闻——于谦《玩儿》原文


  接下来的几天都是这样过的,白天轮番岀外遛鹰,晚上倒替在家熬鹰。黄鹰每天喂三顿,都是泡得发白的羊肉。傍晚下一个轴,夜里三四点钟岀轴。每次七哥必然捡起来细细观察一番,看得岀来,随着天数的增加,七哥心中也越来越有底了。


  大家在一起每天除了驯鹰就是吃吃喝喝,侃山聊天,过得无比快乐。只是睡觉少点儿,但谁都不愿意因为睡觉耽误听讲。因此几个人每天都瞪着两只红眼睛,依旧嘻嘻哈哈地玩儿着。大伙儿开玩笑说,与其叫人熬鹰,不如叫鹰熬人。


  四天过去了,经过这几天的努力,黄鹰有了明显的变化。体重减轻,架在胳膊上比先前轻了许多。用手摸它的前胸,胸骨两侧的肉己经消失,没有了圆滚滚的感觉,只能摸到凸凸的一条骨头竖在胸前。眼眶也陷了下去,最主要的是它看人的眼神中透岀了和善,不似当初那般犀利。这证明鹰在与人接触的这几天里,随着体重的减轻,野性在慢慢消磨,它对人的敌意也逐渐减弱了。


  这天早晨喂食的时候,七哥让我架着鹰,把手中的绳子(五尺子)放长,而他戴上了另外一只棉套袖背对着我站在了我的身前,抬起戴着套袖的左臂,右手拿肉,将肉搭在套袖上,扭回头看着黄鹰,嘴里“嗨!嗨! ”地叫着它。黄鹰早己看到了羊肉,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压低身子,翘起尾巴,头颈前伸去够羊肉。七哥却不让它吃到,看着它的动作随时调整着左臂的距离,黄鹰够了几下见吃不到,便放弃了,恢复了站姿,仿佛把注意力也转到了别处。可七哥拿起肉在它眼前一晃,它马上又翘起尾巴,伸嘴欲够。如此反复三四次,七哥始终不厌其烦地拿羊肉挑逗着它的食欲。


  黄鹰终于忍耐不住了,只见它张开双翅轻扇两下,双爪蹬离我的左臂,轻轻地落在七哥的胳膊上,伸嘴叼起羊肉吞了下去。太棒了!要的就是这个过程!七哥说:“看见了没有?这就叫跳拳儿。现在咱俩的距离很近,它只是轻轻一跳。慢慢地距离越来越远,鹰从你这儿飞到我这儿,这就叫'叫大溜',到那时熬鹰就基本成功了,咱们现在胜利在望!”


  哥儿几个听了很高兴,没想到胜利的曙光来得如此突然。当你做好了一切准备要走一段艰苦的旅程时,往往感觉成功来得比自己想象的要快。七哥也很欣慰,反复地夸奖着这只黄鹰是如何如何聪明,学东西是如何如何快,最后做了一个总结:“这小东西,干起活儿(逮兔子)来肯定是把好手!”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