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沿街串巷 > 剃头挑子

剃头挑子

总述

  剃头挑子,是一个挑在肩膀上的流动理发店。扁担的一头是一条方凳,凳子凳腿间有三个抽屉,第一层放钱,下面两层放置剃刀、围布、梳子、篦子、挖耳勺等工具。另一头是一个长圆笼,里面放一个火炉,上面架着铜盆、热水。


历史与现状

  • 历史起源
  • 现存现状

  剃头挑子,最早是来源于古代用扁担扛着自己理发用具的理发师,他们的扁担一边是客人理发用的凳子,凳子是空心的,里边放了零钱、剃刀、围布、梳子、篦子、挖耳勺等用具;另一边是一个圆筒笼,里边有一个火炉,火炉上架着脸盆和热水。


  民国以后,男人们剪掉了辫子,留起了分头、背头、平头、光头……,虽然东北各城市也陆续开设了理发店,但街头巷尾的剃头匠仍然没有失业。不过,他们由于工具条件的限制,服务的主要对象已经转为老人和孩子了,因为梳那些“洋发式”的时髦中青年人,大部分都在理发店里修整他们的发型。与此相应,剃头匠挑挑子的也越来越少。由于发式的简化,他们的服务也渐渐改变。虽然还是拿着唤头“当啷、当啷”地走街串巷,但很多人都只是背着一只布包或箱子,里面除剃刀、布单、剪子、磨刀布、木梳、镜子等原有的工具外,又增加了理发推子。至于水盆、板凳、火罐一类的“大件”,则基本不再携带,到哪家剃头就用哪家的,既方便了自己也不算麻烦顾客。过去的掏耳、按摩等项也在新式理发店的影响下被逐渐减化掉了。近二三十年来,由于理发技术和工具的普及,流动的剃头匠已很难见到,大部分年轻人都不知道“唤头”是什么东西。在中国存在了近三百年的一项手艺已经消失,转变成由穿白大褂的美发师们从事的新职业了。


工具与材料

  剃头挑子上的东西,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剃头梳辫的工具,即剃刀、梳子,篦子。二是辅助用具,如水盆、烧水的火罐,供顾客坐的凳子及围在他们身上的手巾和布单、收拾碎头发的笸箩等等。还有一件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即由一钳形钢片和铁棍组成的“唤头”,剃头匠通过鸣“唤头”发出的“当啷——”声来招揽生意,而不是像一些买卖那样靠用嘴吆喝。


相关故事/补充材料

  在过去,不仅有固定的理发店,还有走街串巷的流动理发师傅.他们使用一种“唤头”。它是两根条铁,一头烧结成把儿,另一头微张,全长一尺二寸,左手拿着它,右手用一根五寸的大钉子,从两根条铁的缝隙中间向上挑,发出响亮的“嗡嗡”声,这就算是剃头的叫卖声(即市声)。所谓“剃头的挑子一头热”,是因为当时剃头的挑子用扁担挑着。一头是红漆长方凳,是凉的一头。凳腿间夹置三个抽屉:最上一个是放钱的,钱是从凳面上开的小长方孔里塞进去的,第二、三个抽屉分别放置围布、刀、剪之类工具。另一头是个长圆笼,里面放一小火炉,是热的一头。上面放置一个大沿的黄铜盆,水总保持着一定热度。下边三条腿,其中一条腿向上延伸成旗杆,杆上挂钢刀布和手巾。剃头挑子的这种模式,不但在沈阳如此,就是从黑龙江直到四川也没有两样的。如今,在沈阳的街头巷尾还会看到类似的个体理发者,但这种剃头挑子已很难见到了。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