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在北京认识了包括溥杰在内的一大批满清遗老。溥杰曾向张学良介绍过他进宫时亲眼目睹皇帝摆膳的场面。那是溥仪在紫禁城内养心殿摆膳,其规模较之前清已然逊色不少,但依然让溥杰大开眼界。溥杰回忆,溥仪在养心殿开的早膳,一般要摆六七个八仙桌,伺候的太监有十几个,将大小盘碟依次从门外传进内门,再传到内厅。早膳的炒菜有几十种,分量不大,但很精致。主食中各种粥就有七八种,比现在星级酒店的自助早餐还要有排场。

张学良对宫廷菜很感兴趣,为此还叫人找来御膳菜谱研究。

1925 年,北海公园开放,一位原在清宫的“菜库”(买办)赵仁斋邀请了沈昭然等几位曾经的御厨,在北海公园里开了一家专门模仿宫廷菜的仿膳斋,1959年扩建后改名叫仿膳饭庄,直到现在。它以经营清代宫廷菜为特色,擅长烹制满汉全席。主要名菜有溜鸡脯、一品官燕、烤鹿肉、蛤蟆鲍鱼等等。

当时那些御厨听说少帅对宫廷菜感兴趣,纷纷表示愿意一展厨技,依照早年宫廷传统工艺来烹制一桌仿膳菜。但张学良顾及影响,认为过于奢侈,因此拒绝了御厨们的美意。

后来张学良的五姨娘寿氏过寿,张为给其祝寿,专门邀请御厨在北海办了一席寿宴。地点是在假山黄塔下的四合院,一共摆了三桌。当时是由赵仁斋亲自主持,完全仿照慈禧60大寿时的席面操办的。


01 - 04
查看更多相关文章
  • 入座后,先吃鲜果,再上四冷荤喝酒,继上四热荤。酒过三巡,上大菜鱼翅。至此,碟碗撤去,献香巾擦脸。然后再上第二度的双拼、热荤。稍歇,又献一次香巾,接着再上第三度、第四度。第四度之后,第五度上饭菜、粥汤。食毕,用一个精致的小银托盘,盛牙签、槟榔、蔻仁,供客使用,再上一遍洗脸水,叫做“槟水”。至此,筵席遂告结束。
  • 仿膳饭庄可以说是宫廷御膳走向民间的第一步。 1959年“末代皇帝”溥仪被特赦后,曾数次到仿膳吃饭,对这里的菜点极为赞赏。溥仪的胞弟溥杰先生还为仿膳填写了一首《浪淘沙》词以赞之:“十里芰荷香,翠抑朱墙,漪漾荡漾水云光。琼岛春阴巍玉塔,妙在长廊。朋友遍遐方,济济跄跄,四筵舞箸更飞觞。尝品故宫前代味,忘是他乡。” 仿膳饭庄也是当今唯一能够承办“满汉全席”的饭庄。
  • 张学良对宫廷菜很感兴趣,为此还叫人找来御膳菜谱研究。 1925 年,北海公园开放,一位原在清宫的“菜库”(买办)赵仁斋邀请了沈昭然等几位曾经的御厨,在北海公园里开了一家专门模仿宫廷菜的仿膳斋,1959年扩建后改名叫仿膳饭庄,直到现在。它以经营清代宫廷菜为特色,擅长烹制满汉全席。主要名菜有溜鸡脯、一品官燕、烤鹿肉、蛤蟆鲍鱼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