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聚全”到“全聚德”

全聚德的创始人名叫杨全仁,字寿山,祖籍在直隶(今河北)冀州。清朝咸丰年间,因家乡闹水灾,杨全仁背井离乡,来到京城前门外谋生,摆摊贩卖生鸡生鸭。

同治三年(1864年),杨全仁得知前门外肉市胡同一家名为“德聚全”的干鲜果铺要歇业关张,杨全仁有心盘下这间铺子,做烤鸭生意,便请风水先生察看铺子的风水。风水先生称,如果在新店上起一座楼,就会与旁边的井儿胡同构成八抬大轿的形状,新店铺的生意会越来越好。风水先生还建议杨全仁为店铺取名“全聚德”,将原名倒过来,可去其晦气,踏上坦途,杨全仁欣然应允。之后,杨全仁请秀才钱子龙(号云谷)为他书写“全聚德”三个大字,制成黑底金字牌匾挂在小铺的门楣上。

1864年7月9日(农历六月初六),全聚德正式开业。起初,全聚德生意并不理想,杨全仁意识到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于是,他请来在宫里做过御用厨师的孙师傅,采用了与传统焖炉烤鸭完全不同的挂炉烤鸭技术。孙老师傅把原来的烤炉改为炉身高大、炉膛深广、一炉可烤十几只鸭的挂炉,还可以一面烤、一面向里面续鸭。经他烤出的鸭子外形美观,丰盈饱满,颜色鲜艳,色呈枣红,皮脆肉嫩,鲜美酥香,肥而不腻,瘦而不柴,为全聚德烤鸭赢得了“京师美馔,莫妙于鸭”的美誉。而在生意日渐起色的时候,杨全仁却于1890年遗憾地离开人世。

全聚德发祥于昔日京城正阳门大街(今前门大街)东侧里街的肉市街。正阳门大街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九年,清乾隆年间已成为北京最繁华的商业街,民间俗称前门大街。据清乾嘉时人所著《春明丛谈》记载:“珠市当正阳门之冲,前后左右计二三里,皆殷商巨贾,前门大街设市开廛,凡金银珠宝以及食货如山积,酒榭歌楼,欢呼酣饮,恒日不修”。另据《宸垣识略》、《都门纪略》二书所记,里街肉市亦有一番繁荣景象: “(前门)大街东边市房后有里街曰:肉市、布市、瓜子店”、“至肉市,酒楼饭馆张灯列烛,猜拳行令,夜夜元宵,非他处所可及也”。可见,全聚德从建店之初,血脉中即流动着前门大街600年积淀下来的商贾文化、会馆文化、梨园文化、餐饮文化、民俗文化等众多基因。


查看更多相关文章
  • 11两,合15000多两银子。《钦定总管内务府观行则例》记有:打糕,做酒用的黏米、黄米,每年约700余石。做祭酒、祭糕时,取用玉泉山的泉水,整个祭祀仪式十分隆重。 另据《梵天庐丛录》记载:“清代新年朝贺,每赐群臣吃肉,其间不杂他味,煮极烂,切为大脔,臣下拜受,礼至重也
  • 要问京城里能吃到鲜美羊肉的馆子,不出三个,您就准能提到东来顺。“涮肉何处嫩?要数东来顺。”百余年来,清真馆子东来顺的涮羊肉几乎是家喻户晓,俨然成了北京乃至北方饮食的招牌。 要说这家百年老店当初创业也实属不易。东来顺的创始人丁德山是光绪年间住在东直门外二里庄的一个回民,早年间和两个兄弟靠往城里送黄土为生。
  • 的他决定弃医从商,投入到当时前景并不被看好的北京稻香村旗下,从当学徒开始,步入新的人生轨迹。如今在稻香村,流传着当年刘振英考察毕国才的一个小故事。 话说毕国才刚来到稻香村不久,正学站柜台。一天,刘振英来到公司门店柜台前说要买一盒两分钱的火柴,当即给了毕国才一角钱。毕国才当时已知道对方是公司的“一把手”,这种情况很多人想当然认为公司老总要小小的一盒火柴,随便拿去用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