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果品:蜜饯果脯

蜜饯果脯是北京著名的风味果品。“蜜饯”为宋代同类果品“蜜煎”名称的一音之转;“脯”为上古干制肉类食品,“果脯”即干制果品。据《辽史·地理志》等书记载,北京自公元938年作为辽的南京后,城内即有专制蜜饯果脯的作坊。明清时,蜜饯果脯已为宫廷和民间宴席与年节必备果品之一。名品有杏脯、桃脯、苹果脯、蜜饯榅桲、炒红果、蜜桔饼、蜜饯杨梅等。1918年,北京的蜜饯果脯还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清代北京的蜜饯果脯以前门外大栅栏路北的豫丰号和聚顺和的最为著名。

 


查看更多相关文章
  • 炸三角是快要消失的老北京小吃,当年是从清宫御膳房流入民间的。炸三角表面焦脆而不硬,味道清香鲜美,咬一口更是香气入鼻!早年间北京的大街小巷时常听见吆喝声:“三角儿,炸焦!”很多老北京人都知道这种胡同小吃,因为过去卖炸三角基本是下街串胡同的,街头摊贩没有卖它的。卖者在家里制作,而不是在街上现做现卖的。所以老北京想吃炸三角,只有等下街叫卖的。
  • 甑儿糕是旧北京的一种味美价廉,受到儿童喜爱的风味小吃。《故都食物百咏》中对甑儿糕有这样的描述:“担凳炊糕亦怪哉,手和糖面口吹灰。一声吆喝沿街过,博得儿童叫买来。”并注说:“售者担高凳,一端置小火炉,一端置木柜,中实米制面及糖等,木甑中空,活底,以面及糖置甑中蒸之,顷刻即得,推其底,则糕自甑上出,儿童颇喜之,盖以其现做现炊
  • 虽说吃不起大鱼大肉,但也想沾点儿下水之类的荤腥儿,“穷人乐”的吃食便应运而生了。 这些“穷人乐”的吃食,既是平民百姓喜爱的一口儿,也是那些既有钱又有闲的人消遣食品,比如卤煮火烧、羊杂碎、豆汁儿、爆肚等如今已经成为北京的著名小吃,而有的小吃已近消失。 “羊霜肠”就是至今被老北京人念念不忘别具特色的吃食,别说外地人没听说过,即便久居京城的北京人,大概也有相当多的人没有品尝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