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很是讲究过春节期间“不争不吵”,谐音为“不蒸不炒”。所以各家各户在大年三十之前把所有食材预备齐全并且加工完成,食用前只需要简单加热即可。因此,腊月二十六必定是个忙碌的日子。
腊月二十六可是个馋人的日子。这一天需要置办的年货真是丰盛到看啥都想吃:过节的烟、酒、糖、茶、瓜子、花生、粉丝粉条、香油、芝麻酱样样不能少,平日生活拮据的人们在这一天好像特别大方:五花肉、排骨、活鸡、大鲤鱼、黄花鱼、带鱼……
兴高采烈的孩子们手提肩扛纷纷上阵帮着大人们往返于市场和家里,买了葵花籽、大花生;买了花花绿绿、五彩缤纷难得一见的话梅糖、酸三色、牛奶糖;还有将花生、栗子、榛子、焦枣、糖藕片、金糕条、冬瓜条等搀合在一起而成的干杂拌儿,统统装进购物篮子,无论有多沉也要把它们带回家。
大人们可是忙活起来了:杀鸡、剁排骨、刮鱼鳞、剖鱼腹……过节之前的美食烹制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和充足的耐心。春节的餐桌上必有米粉肉、扣肉、红烧肉等硬菜,北京人讲究硬菜细作。过去,因平日很少大鱼大肉,所以到了春节就需要花费时间,凭着耐心做好每一道菜。譬如,卤猪头就不是一件寻常的事情,老人带上老花镜,先用磨得霍霍的刮刀像剃胡须似的给它“脸蛋”刮得锃亮,再各种角度顺着光线用小镊子夹去每一根残留的毛发,然后坐在火炉边,拿着烧得通红的火筷子顺着那个“大家伙”眉眼、鼻窝、耳朵根儿、耳朵眼儿边边角角、仔仔细细刺溜刺溜燎得光光滑滑,肥白的“大家伙”闭着眼睛好像十分享受这份整形理容的样子。收拾妥当,端出硕大的砂锅,把“大家伙”妥妥的请进去,预备好的大量葱姜蒜、花椒大料桂皮香叶连同酱油料酒白糖依次倒入,大火烧开小火要炖半天时间,虽然盖起了锅盖也难掩诱人于千里之外的香气,令人垂涎。
腊月二十六的小院里、胡同里处处弥漫着各种味道:炖排骨、红烧肉、炖鸡、炸鱼……诱人的香气代表着丰盛的年夜饭就要陆续“出锅”了,暗示着一年当中最奢侈的愿望即将实现。